歐盟又現(xiàn)“自殘”舉動,石油禁令對俄傷害不大
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底,歐盟出人意料地通過了對俄羅斯的第六輪制裁,也就是說此前備受爭議的俄石油禁運令將正式實施。不過從峰會上歐盟主席的措辭來看,制裁禁止的是通過海路運往成員國的原油和石油產(chǎn)品,對于管道原油暫時則放寬了期限。畢竟制裁措施必須由所有 27 個國家通過,而匈牙利在過去一個月里一直在阻止禁運,為了保證部分國家的能源供應不會中斷,總的來說還是一個比較折中的方案。
匈牙利煉油廠
從3月初俄烏戰(zhàn)爭爆發(fā)的那刻起,西方國家就一直試圖打擊俄羅斯利潤豐厚的能源部門。但是任何類似的舉措都是一把雙刃劍,尤其是在歐洲。歐洲有25%的石油和40%的天然氣都來自俄羅斯。第六輪制裁通過之后,意味著歐盟將在未來6個月內(nèi)將俄羅斯石油進口削減約90%,這在幾個月前是不可想象的。正如西方媒體評論的那樣,“歐盟作出最大的自我犧牲,對俄羅斯祭出最嚴厲的經(jīng)濟制裁”,歐盟強行切斷與俄羅斯石油的依存關系,將對自身經(jīng)濟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
不僅如此,這一舉動對全球能源市場也將造成劇烈沖擊。消息傳出后,油價迎來了十多年來最長的月度漲幅。布倫特原油價格突破每桶123美元,創(chuàng)兩個月新高。如若歐盟的石油禁令真正落實到位,全球石油市場勢必迎來劇烈的變動。
有媒體認為,俄羅斯在這次事件中損失也十分慘重。相關媒體進行了計算,海運供應約占俄羅斯石油進口的三分之二,一旦實施,俄羅斯每年可能會損失100 億美元的出口收入。不過和歐盟比起來,這樣的損失對俄方來說似乎是“小巫見大巫”。俄方表示俄石油可以在亞洲、非洲找到市場,即使是折扣價格出售,收入也不會受到很大影響,該國預測據(jù)今年能源出口額為將達到2700 億美元,100億美元只占一小部分。
這么看來,歐盟事實上只實現(xiàn)了“自我的巨大犧牲”,根本算不上對俄羅斯祭出最嚴厲的經(jīng)濟制裁,再次上演了“殺敵一百,自損一千”的戲碼。而且石油禁令能夠讓歐盟現(xiàn)在走多遠都是一個未知數(shù),因為從目前的石油市場來看,想找充足的替代石油并非易事。
俄羅斯、沙特都找上中國做生意
這邊歐盟因為石油問題搞得自己“得不償失”,另一邊,亞洲市場卻因此收獲頗豐。前面提到俄羅斯已經(jīng)把歐洲的失去的市場轉(zhuǎn)移到亞、非洲,而且是折扣價出售,其中最讓歐洲眼饞的當屬印度和我國。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自今年2月24日以來,印度已經(jīng)收到3400萬桶打折的俄羅斯石油。今年以來,中國也從俄羅斯吸收了大量的石油,光從去年的數(shù)據(jù)來看,中國就從俄進口了7960萬噸,隨著上海重新開放,預計我國今年下半年對石油的需求更高,進口量也會更大。
雖然說除了印度和中國之外,俄羅斯也可以出口給其它國家,但是像斯里蘭卡和印尼等國他們并沒有加工俄羅斯原油的技術,因此在提煉上就很難。不過這對于中國和印度來說小菜一碟,因此俄羅斯之后可能也會更加依賴我國和印度。另外近期有消息稱,中俄石油專列將會開通,屆時將大大減少我國石油進口的運輸成本。
除了俄羅斯對中國市場的需求外,沙特阿拉伯也對中國拋出了“橄欖枝”。沙特阿拉伯的經(jīng)濟部長表示,將致力于向中國供應原油,并有興趣與我國從氣候變化到遏制通脹等一系列問題上進行合作。該國經(jīng)濟部長表示:“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客戶,我們非常重視這種關系?!?/p>
去年,中國從沙特阿拉伯購買了 8760 萬噸原油
據(jù)悉,沙特是中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去年,我國從沙特阿拉伯購買了8760萬噸原油,占17.1%的份額,國家今年打算將今年國內(nèi)原油產(chǎn)量提高到2億噸左右。今年3月,沙特能源巨頭沙特阿美宣布將在我國東北投資一座價值數(shù)十億美元的煉油廠。
目前世界將迎來新一輪的石油價格上漲,而國內(nèi)的柴油和汽油價格仍處于創(chuàng)紀錄高位,充足多樣化的供應源將讓中國有更多的途徑應對能源上漲沖擊,穩(wěn)定油價,也能解決我國面臨的石油短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