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路上看見外國人都會感覺十分稀奇,但現在就已經見怪不怪了,因為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選擇在中國定居。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在中國老外最多的4個城市,看看有沒有你們的家鄉(xiāng)。
NO.1 廣州
廣州是世界唯一一個經歷了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也被譽為第三世界的首都。根據官方的統(tǒng)計,2017年在廣州合法定居的外國人數達到8萬余人,在廣交會期間,這一數字甚至是接近了12萬之多,加上沒登記的大概有20-25萬人,是目前中國所有的城市中外籍人口最多的一個。
其中,廣州也是中國黑人數量最多的一個城市,還有網友調侃說“廣州這是成為了黑人的第二故鄉(xiāng)了嗎?”
這跟其歷史也有很大的關系,宋朝時期中國海洋貿易發(fā)達,福建等地就有很多阿拉伯商人,即便是現在這種情況依然存在,廣州航線有149條,可以到達5個洲共200多個國家,所以他也是一個重要的入境點,吸引了許多外國人。據統(tǒng)計,每年從廣州入境的黑人有50萬上下,廣州黑人遍布。
新中國成立后,享譽全球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從20世紀50年代一直在廣州舉行,以規(guī)模最大、時間最久、檔次最高、成交量最多而榮膺“中國第一展”的稱號。改革開放后,廣州成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粵港澳大灣區(qū)、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qū)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除了經濟之外,廣州還集中了全國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國外留學生來到廣州可以接受到很好的教育,為廣州的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廣州外國游客多,還離不開豐富的旅游資源,廣州是個風格多變的城市,既能參觀廣州塔,又能體驗珠江夜游的樂趣,還能打卡華城廣場和沙灣古鎮(zhèn)。
NO.2 上海
魔都——上海,在歐美人心目中上海是類似紐約的大都市。上海的生活方式也比較西化,老外普遍喜歡在上海工作、生活,中國的悠久歷史和古老文明也非常有吸引力。
同時,上海在中國經濟體系中的作用決定了,上海在很長時間內都將會是人口流入地。尤其是上海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會越來越明顯,在全國市場中的中心地位也將只會強化,很難被削弱。隨著中國開放程度提高,上海不僅將是中國的經濟中心,而且很有可能取代香港,東京,成為亞太地區(qū)的經濟中心城市,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流入。
據統(tǒng)計,加上在上海工作未移民的外國人士,目前在上海居住的外國人大約在46萬左右。來中國定居數量最多的外國人就是日本人,多達20萬,其中60%以上是日本女性。
這背后的原因并不簡單。主要是因為日本是一個工資比較平均的國家,而且女性在日本的地位也不是很高,所以大多數日本女性和一些日本男性會將目光瞄向中國,甚至很多日本女生直接嫁到上海。
現在,上海有的街道你可以看到隨處可見的日本人,同時還充斥著各色日本美食以及當地文化。如果只是這些倒還好,讓人驚奇的是,他們還會定期舉辦日本的一些傳統(tǒng)文化,甚至開辦了日本的學校用來教學日語。
這一點也是讓很多當地人接受不了,但是又無可奈何。因為上海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外國人被吸引來這個城市定居也無可厚非,大家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中國有一句老話是“入鄉(xiāng)隨俗”。
NO.3 青島
要是在青島城陽區(qū)重慶北路的韓國風情街溜達一圈,估計可能會讓你有一瞬間的恍惚:“我這是在哪兒?真不是到韓國了嗎?”
路邊很多門店都是中韓兩種語言標注自己的招牌,而且味道都相當正宗,吃飯的時候經常能聽到其他桌傳來韓語聊天的聲音。
2015年開始,韓國駐青總領事館也遷到了這里,除了有“韓國城”之稱的城陽區(qū),李滄、市南、嶗山也是在青島的韓國人主要聚集居住的地方。據統(tǒng)計,最高峰的時候有將近10萬韓國人居住在青島,就算是現在也有6萬多人常住。
按常理,外國人扎堆兒的中國城市,首選北上廣深,為什么青島的韓國人數那么多?
其一,從地理方面來說,青島有著得天獨厚的便利,韓國和青島這兩個地方的距離實在太太太太太近了。
山東半島距離韓國近在咫尺,從青島到韓國直線距離才600多公里,坐飛機1個小時,坐船也不過半天時間。而在膠東半島尖尖兒上的威海則更近,大約45分鐘就能打個飛的出國。
怎么形容這種感覺呢,就是如果在北京的話,你可能下班坐地鐵都沒到家。很長一段時間里,從威海出國比往國內的城市交通還方便。
為了更加密切兩者之間的聯系,2019年青島機場還在持續(xù)新開日韓航線。青島到首爾、大邱、釜山三個城市的航班每周達37個架次,與仁川間的輪船每周也有4班以上,青島成了國內到日韓地區(qū)的空中主通道之一,韓國旅客量更是排全國第2位。
30多年來,為吸引包括韓國人在內的海外投資,青島還制定出了一系列稅收優(yōu)惠政策。
從1992年中韓建交開始,青島先后跟大邱、仁川、平澤、釜山、群山、蔚山、大田這7座韓國城市締結了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關系城市。
甚至,青島和韓國的往來,要更早于中韓正式建交。1984年5月,青島被國家批準為全國首批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雖然韓國人占用了我國的一些資源,但是他們也給青島帶來了不少投資。鼎盛時期,韓國在青島的企業(yè)有超過4000家,大部分集中在城陽區(qū)。超過700億元的投資也解決了80萬中國同胞的就業(yè)問題,青島出口前20名的企業(yè)韓企就占了一半,所以,韓國人在青島也帶動了當地的發(fā)展。
NO.4 滿洲里
內蒙的滿洲里被稱為我國最“怪異”的城市,2019年9月入選了我國首批旅游示范區(qū),走在街上到處是金發(fā)碧眼的女生,游客每次來到這里都以為自己出國了。最驚喜的是,滿洲里的中外人口比例極其失調,2018年人口調查的時候統(tǒng)計,總人口有76764戶人家,但是有戶籍的人口居然只有172371人,每戶三人都不到,這就意味著,其余的都是境外人口。
因為西靠外蒙古,北鄰俄羅斯,又曾經是沙俄的知名度,因此滿洲里的每一處地標,都會寫上中俄兩種語言。滿洲里是擁有了百年歷史的一座口岸城市,融合了中俄蒙三國的民風情懷,被譽為東亞之窗。
中俄居民聯系十分緊密,兩國人民不斷進行互相往來,漸漸地,俄羅斯民眾更喜歡在中國的這里居住。這里的建筑極具特色,濃濃的歐式風格的建筑,還有套娃建筑,俄羅斯式的原木構建的住房。在滿洲里還能感受一下在大草原上馳騁的感覺,居民都十分熱情,不拘小節(jié),所以俄羅斯朋友才十分喜歡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