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投網訊,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黃金頂峰”,即全球黃金生產的最高水平。據一些分析師說,黃金供應已經在2016年達到頂峰,或者可能很快就會到達頂峰,為黃金牛市帶來希望。我們不同意他們的意見。黃金頂峰的概念是有缺陷的,不應該是投資黃金的基礎。
為什么?因為確定黃金生產的頂峰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為采礦水平取決于許多因素,包括未來發(fā)現新礦床和技術突破。
認為黃金產量到頂對黃金投資者有利的想法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首先,黃金開采量的下降與黃金總供應量的下降并不相同,因為有大量廢金可回收利用(2016年回收占黃金供應量的28%)。
第二,最重要的是,黃金供應量的下降并不一定導致黃金價格的上漲。上圖清楚地顯示,在2008年至2012年期間,隨著采礦生產和供應總量的增加,黃金價格上漲。這是因為黃金是一種獨特的商品,因為世界上有巨大的黃金持有量。因此,黃金生產到頂的概念是無關緊要的。也許在石油或銅市場中可能發(fā)揮有限的作用,但不適用于黃金市場。原因很簡單:年采礦產量是黃金總量的一小部分(估計占全球黃金持有量的1-2%)。
因此,您可以關閉所有采礦公司,不會有任何事情會發(fā)生?;蛘邘缀鯖]有,至少與其他商品市場相比是如此。關掉油礦,你將有一場全球性的災難。關閉銅礦,全球工業(yè)生產將崩潰。這是因為這些商品持續(xù)使用,儲備非常小。然而,黃金實際上是不可消耗的,而且具有相對較高的庫存/流量比。這意味著傳統(tǒng)的供需理論不適用于黃金。
因此,年度供應(和需求)的動態(tài)對于價格發(fā)現是無意義的。赤字和盈余,或生產中的高峰和下降并不驅動黃金的價格。作為一個提醒,相當于每年開采的礦產黃金數量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就在倫敦市場上交易一次。那么貴金屬交易商為什么要關心黃金生產到頂,從而使得未來年采礦產量有幾個百分點的回落呢?
關鍵的是,有關黃金供應需求的年度動態(tài)有很多輿論聲音,一些分析師稱應當由于“黃金頂峰”而購買黃金。要明確的是,擁有黃金的原因很多 – 例如作為避險資產和投資組合多元化 - 但預計礦業(yè)產量的下降并不在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