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年,比特幣上漲了近500美元,而且僅在今年的頭兩天就漲了100美元,1比特幣的價格也一度超過了一盎司黃金,雖然這在概念上是很不嚴(yán)謹(jǐn)?shù)?,但這并不會阻止媒體給出“比特幣價格超過黃金”的標(biāo)題。
黃金和其他貴金屬都可以通過重量單位(盎司,克,噸等)衡量,這是自然賦予的測量單位,而法定貨幣或任何其他抽象貨幣(包括比特幣)則無法這樣衡量,只能靠自身單位來衡量,因此黃金和白銀是今天唯一以重量交易的貨幣形式。
另一方面,法定貨幣則不能通過法定貨幣以外的貨幣形式來衡量,至少從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跟黃金脫鉤之后就一直是這樣。從這一方面來說,比特幣則與法定貨幣屬于同一類別。
因此,將黃金與比特幣的價格進(jìn)行比較時,首先必須定義衡量黃金價格的單位,到底是克(目前為38美元/克),盎司(1173美元 /盎司)還是噸(3700萬美元/噸)?
比較1比特幣和1盎司黃金的價格有點像比較美國豬肉加工商Seaboard(每股4179美元)與蘋果(每股116美元)的股價,并得出結(jié)論:Seaboard的價值是蘋果的35倍,但很明顯,蘋果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大約是Seaboard的12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