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實際利率的“代理人”,黃金租賃利率(GoldLeaseRate)提供了衡量持有實物黃金的機會成本。其計算方法是用3個月期美元倫敦同業(yè)拆借利率(Libor)減去黃金的遠期利率(ForwardRate)。在早期,央行的黃金并非每天都被出借,因此為了避免價格失真,計算采用樣本期內(nèi)價格和利率的月度平均值。需要注意的是,1982年黃金租賃利率正式開始公布,由于模型樣本期是從1976年開始的,所以在1982年黃金租賃利率的影響就被強制歸零了。
黃金租賃利率反映出黃金在短期內(nèi)的供求狀況,它會隨著改變黃金供給和需求的變量的變動而逐期波動。黃金租賃利率代表的實際利率升高,將會抑制黃金的需求,并降低金價,因為更高的實際利率代表持有政府債券會比持有黃金擁有更高的利息收入。而這個時候,持有黃金就不能得到持有其他資產(chǎn)所帶來的利息收入。
20世紀80年代早期,中央銀行開始愿意出租黃金。黃金生產(chǎn)商或金礦既能通過金銀銀行中介向央行借出黃金儲備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又能通過從金礦中提煉出黃金來供應給有需求的投資者。在任何時期,新開采黃金的供給量與前期的金價都是正相關關系,因為黃金生產(chǎn)商在對價格變化作出反應之前,可能會有一段長時間的滯后。
新開采的黃金供給量與已開采的黃金中用于償還之前從央行借出的黃金的那部分是負相關關系。如果央行選擇用黃金來支付利息的話,那么黃金生產(chǎn)商還要支付一定的實物黃金利息。因此,每一期新開采的黃金總供給量與前期金價呈正相關關系,與之前從央行借出的黃金量呈負相關關系,與租賃利率呈負相關關系。
中央銀行放棄便利好處以換取黃金租賃利率的回報,這種好處是實際持有其租出的黃金在一個階段內(nèi)能獲得的收益。央行出借的黃金量取決于其想把儲備量調(diào)整到的水平。在這個水平上,央行收到的實物利率等于所放棄的持有實物黃金的便利好處與違約風險之和。
因此,由于政治動蕩或金融動蕩引發(fā)實物利率下降、違約風險上升或便利好處增加(減少)時,央行更愿意向黃金行業(yè)出租庫存的黃金。但是,前期出租黃金的償還情況也會影響當期的供給。任何時期的黃金供給都會隨著當前價格、黃金租賃利率、便利好處和違約風險以及前期出租的黃金量的波動而波動。因此,黃金總供給量取決于黃金的當前價格,以及當前和前期的實物利率、便利好處和違約風險溢價。
長期以來,金價主要與金礦開采的邊際成本相關,開采成本隨著通脹上升,黃金價格同比上升。而央行租售黃金只會在短期內(nèi)影響黃金供給。
黃金生產(chǎn)廠商的利益最大化行為會保證售金和開采保持同樣的成本。如果市場競爭性強,那么長期的黃金價格應該等于黃金開采的邊際成本;如果黃金生產(chǎn)商擁有一定的市場力量,那么金價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開采成本。
黃金租賃價格之所以可以看作實際的替代,其關鍵就在于黃金生產(chǎn)的邊際成本在一定時間內(nèi)隨著通脹率的增長而增長。
以上是金投網(wǎng)小編為您介紹的關于黃金租賃利率與金價的關系,更多的黃金基礎知識請關注金投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