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消息顯示,中國即將在24年后首次恢復進口日本牛肉,這給萎靡的日本畜牧業(yè)帶來了希望。
近年來,隨著日本國內市場疲軟以及美國關稅引發(fā)的貿易動蕩,當地生產商們開始紛紛關注中國巨大的市場。
據日本外務省稱,一項雙邊動物衛(wèi)生檢疫協議已于7月11日生效,一些日本當地畜牧發(fā)公司也收到了關于中國相關業(yè)務的咨詢。
中國曾是日本牛肉第三大出口市場,年交易額高達3800萬美元。然而在2001年,由于日本爆發(fā)牛腦海綿狀病(瘋牛病),中國暫停了此類進口。
盡管前幾年日本還能通過國內消化支撐牛肉價格,但隨著日本人口不斷減少,疊加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生效,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據日本政府下屬機構農畜產業(yè)公司的數據,2024年中國牛肉消費量達到1066萬噸,比2021年增長14.5%。
日本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農林水產品和食品出口額從2024年的1.5萬億日元增至5萬億日元,牛肉和海鮮對實現這一目標至關重要。今年6月底,中國已經準備恢復日本海產品進口。而牛肉出口方面,目標是從2024年到2030年增長70%。
熊本縣是日本第四大肉牛產地,該地對向中國出口牛肉寄予厚望。據信,熊本和上海之間甚至已經開通了直航,這是熊本縣與中國之間的首條直航。
相比之下,日本的神戶牛肉營銷與流通促進會卻不那么興奮。該協會負責監(jiān)督日本最著名的和牛品牌之一神戶牛肉的質量和出口,它對于能否建立一個防止假冒牛肉流通的體系表示擔憂。
與此同時,一些業(yè)內認識還擔心相關程序的進度。中國要求進口食品加工和儲存的設施必須注冊,并且每件產品都必須提供檢驗證書,這些手續(xù)將會耗費大量時間。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日本政府的態(tài)度。名古屋大學的中國商業(yè)戰(zhàn)略專家表示:“日本政客的一句錯話就能改變中國的整個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