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日本實行的貨幣寬松政策已小有收獲,強勁的經濟增長已經有效地提振了經濟和物價。然而,日本財政部長卻警告說,盡管多年來消費物價持續(xù)上漲,日本的年工資增長幅度也是三十年來最大的一輪,但日本“仍未戰(zhàn)勝”通貨緊縮。
日本央行為曾為了防止物價下跌進行了長達25年的斗爭。然而,在重新引入正利率的15個月后,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再次表達了不確定性。
從各方面都可以看出,日本正在經歷日元貶值,物價上漲,而且其他趨勢似乎也是積極的,但事實上,政府只有在看不到通貨緊縮回落的前景時,才能宣布戰(zhàn)勝通貨緊縮。加藤說:“我們目前的判斷是,日本還沒有戰(zhàn)勝通貨緊縮?!?/p>
日本的經濟增長之所以依舊讓人擔憂,是因為其增長主要依靠讓日元疲軟和推高商品成本實現(xiàn)。在這種因素的作用下,盡管日本被迫提高了平均工資,但提高的能力并不能完全抵御成本上漲的壓力,無法增加人們的消費信心。
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日本普通勞動者的平均月工資為33萬200日元(約合人民幣1.53萬元),創(chuàng)下有可比數(shù)據(jù)的1976年以來的新高,同比漲幅為3.7%,也是過去33年的最高水平。
然而日本總務省2月底稱,今年1月日本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較上年同期上升3.2%,同時將2025年日本核心消費價格指數(shù)同比漲幅預測值從此前的1.9%上調至2.4%。
向正常經濟過渡的關鍵是確保工資增長長期超過物價增長。今年2月底,日本官員曾針對物價上漲表示將進一步推動2025年全國工資上漲。不過由于日本許多企業(yè)仍面臨勞動力不足,物流成本較高等問題,實際漲薪空間很小。
同時隨著特朗普的上臺,日本將迎來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在貨幣政策方面,日本央行正在研究最佳貨幣政策立場。
穆迪分析公司的日本經濟學家指出,只有更強勁的國內需求才能使通脹保持在目標水平,但日本國內的需求相當疲軟,消費者支出在過去三年里一直持平,資本性支出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