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美國凍結了俄羅斯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目前礙于國內(nèi)法律不敢亂動,最近美國媒體和部分激進人士覺得還不夠,不僅要俄羅斯的錢,還想要土地。
最近的是《華爾街日報》的文章,說俄羅斯遠東位于北冰洋的弗蘭格爾島是美國領土,俄羅斯屬于強行占領,美國應該贖回。
下去翻了翻資料,被歷史承認的是1924年蘇聯(lián)占領以后,俄羅斯繼承了蘇聯(lián)的遺產(chǎn),而美國人認為在19世紀美國人已經(jīng)占了,俄羅斯屬于強取豪奪。
俄羅斯作為全球面積最大的國家,從來不會嫌棄自己太大,因此威脅美國要收回阿拉斯加,當然在年中的時候俄羅斯已經(jīng)警告過美國,當時原話是“倘若美國沒收俄羅斯資產(chǎn),俄羅斯就準備收回阿拉斯加”。
很多網(wǎng)友知道,阿拉斯加以前是俄羅斯領土,在亞歷山大二世的時候賣給了美國,賺了720萬美元。
其實當時美國對于買下阿拉斯加大部分人都是不支持的,原因就是那里太荒蕪,《紐約論壇報》稱阿拉斯加是沙皇希望擺脫的麻煩,美國買下毫無價值。
直到十幾年以后發(fā)現(xiàn)了大量黃金,美國興起淘金熱,輿論才轉向。當然放在今天來看,美國是大賺特賺了。
截至2021年,阿拉斯加已探明石油儲量約24億桶,以及超1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原油的水平可排在世界前50,與澳大利亞總儲量接近,天然氣則與馬來西亞相當。
當然美國也靠著阿拉斯加原油賺的盆滿缽滿,上世紀九十年代每日能產(chǎn)200萬桶,在當時那是相當高的水平,全球一天也就產(chǎn)5000萬桶。
后來美國環(huán)保主義興起,阿拉斯加有不行了,1995年日產(chǎn)只有150萬桶,千禧之年則直接砍半兒,這幾年更慘只有50萬桶/日左右。
話說,阿拉斯加原油別看產(chǎn)的不多,價格賣的相當貴,品質(zhì)上說屬于中等,但價格比美國其他地區(qū)的要貴5-9美元/桶。
值得一提的是,本世紀阿拉斯加的大客戶基本上都是中國,主要原因從路徑上來說離我們近。
2020年,阿拉斯加一共出口了1560萬桶原油,其中近80%都賣給了中國,不過去年原油漲價以后買的就少了。
今年則更少,數(shù)據(jù)顯示只有3月份一艘船從阿拉斯加搭載原油駛向中國,我下去專門查了一下,這個船是2012年產(chǎn)的,滿載略高于15萬噸。
意味著阿拉斯加今年出口到中國的原油也有100萬桶,相比于前年大大減少,也難怪美媒說中國基本上不買阿拉斯加原油了。
彭博社把原因歸咎于俄羅斯,說打折石油將美國份額搶占了,為此俄羅斯還繼續(xù)用新航線,即沿著北極圈國白令海峽到中國。
單純看俄羅斯搶占美國阿拉斯加原油市場沒啥感覺,如果想到俄羅斯現(xiàn)在迫切要回阿拉斯加,情境自然不同。
美媒是在諷刺俄羅斯還是對于石油出口減少的失望,到底何種情緒不得而知。
與我們來說,好處自然很多,除了便宜不說,運輸成本少才是關鍵的,若走蘇伊士運河那要比北極圈航線多一半兒的路程。
另外,今年美國內(nèi)部有些人不滿意認為油價高部分是因為拜登把釋放的石油戰(zhàn)略儲備賣給中國,當時看到這個消息,感覺像個笑話。
既然如此,多買一些便宜、實惠的豈不是更好,至于有人擔心西方準備給俄羅斯設置油價上限,如果買賣雙方不遵守會有懲罰,我們完全不必擔心,賣油的國家太多,我們可以隨便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