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wǎng)上出現(xiàn)了一批帶路黨,瘋狂的吐槽預售制,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城市爆料出房子延期甚至爛尾的事情,實際上縱觀全國房地產(chǎn)市場,這仍然屬于少數(shù)現(xiàn)象。
于是就有了某些人就開始質疑預售制,喊出一手交房,一手交錢的口號,并且極力推崇美國的房地產(chǎn)市場的公平性。
此類觀點太過武斷,在美國雖然房屋買賣不存在預售一說,甚至受到強力監(jiān)管,個別開發(fā)商為了吸引客戶會帶有一定程度的精裝。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美國房地產(chǎn)在需求高峰時房價猛漲,控制起來難度非常高,間接將通脹推向極高的水平,與之相關的鋼筋、水泥、玻璃,乃至于上游的金屬原材料,煤炭、化工等等制造商成本飆升。
此外,也是因為預售制的存在,才出現(xiàn)銷售各價格較低的市場,試想如果全部都是現(xiàn)房,炒作之風必然被助長,彼時兩極分化會極為嚴重,有錢的房子越來越多,沒錢更是永遠買不起。
在美國,盡管不搞這個操作,但卻與低首付相互匹配,否則就不是爛尾樓的事,而是鬼城遍地了。
談到首付,我們深挖一下美國市場:
雖然美國的首付也有高到20%,但是絕大多數(shù)的美國人不會采取這一比例,原因很簡單沒錢,稍微有點錢的首付基本在8%-10%,條件一般的是5%左右,甚至如果符合條件你也可以低到3%或不需要收入,但前提是能獲得VA(退伍軍人)或USDA(農(nóng)業(yè)部貸款)貸款。
看起來你首付少了,前期壓力小的,但是一般銷售方都會讓你抵押貸款保險,也就是你要交保險,他們怕你沒有持續(xù)還款能力。
表面上看來這種好處多多,也的確吸引了相當多的人買房,資本方為了逐利甚至放寬貸款條件,最終造成了08年的次貸危機。
如今盡管美國采取了一些措施避免了重蹈覆轍,但是現(xiàn)在仍有開放商在變相售房,例如加州買房可以這樣:首付25%,然后交9-12個月保證金(月按揭+地產(chǎn)稅月付款額+物業(yè)管理費+保險月付款額)放在銀行,貸款利率固定,“好處”就是不查你收入,不查你戶籍,不管你交沒交過稅。
房貸大坑:
除此之外,美國部分州除了首付極低以外,另外玩了兩種貸款的花活,即不抵押貸款,而是替代融資。
一個是土地合同,就是賣房的人充當貸款方,買家定期付款,看起來一樣但房契一開始并不轉讓給買方;相反,在最后一次付款之前,賣方保留對財產(chǎn)的全部法定所有權??偨Y一句話——買房沒房本,除非錢還完。
實際上這是一個大坑,由于美國各種法律不同,所以賣房的人雖然給你借錢了,另一方面他還會用這個房子出去再做融資,因為他有房本。
另一個是租賃-購買協(xié)議,買房首先是租戶,物業(yè)費自己交,不過要交預付款或者叫首付,然后就能現(xiàn)有一種權利——在規(guī)定時間內購買房子的選擇權。
如果買方行使該選擇權,每月付款的一部分可以算是購買的首付款的余下部分,賣方或者金融機構提供貸款,房本要等剩余款項完結后拿到。
假如如果買方不能或不愿意完成交易,租賃-購買協(xié)議的條款可以允許賣方把買方之前交的預付款拿走。
這個玩法和金融市場中的期權基本是一樣的,最大的風險就是房價如果大跌買房的人會相當?shù)膽K,除非之間你交的錢不要了。
而且最惡心的是,買房的人會和你漫天要價,因為房子不需要第三方評估,并且房子如果有問題還會額外讓你掏修理費。再有,買家也有權利驅逐你,如果你還款延后。
美國租房客被驅趕是常有的事
從上面的兩個貸款的特點來看,地產(chǎn)被金融屬性完全覆蓋,里面危機四伏,一不小心就是萬丈深淵,因此那些羨慕美國買房有多“合理”的人應該醒醒了。
極低的首付伴隨著在懸崖上玩貸款的風險,沒有預售制給了開放商哄抬價格的機會,試想你能承受這些風險?
我們中國的老百姓,打心里認為房子是生活、家庭的根,所以無比的看中,甚至一點風險都不愿承受,美國的那些根本不適合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