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西方聯(lián)合起來制裁俄羅斯得到了兩個結果,一個是高通脹下的經濟風暴,另一個是賺的盆滿缽滿的不亦樂乎。
前者,西方內部比較之下,美國通脹令人發(fā)指,好歹有些收獲,賣油賣氣賣糧食賺了不少,歐盟專業(yè)賺不到,通脹下不來,還一直往里貼錢。
后者,俄羅斯爽歪歪,根據(jù)該國央行數(shù)據(jù),前四個月經常賬戶盈余950億美元,同比增加300%,是近30年來最高水平增長。
另根據(jù)IEA數(shù)據(jù),自 2022 年初以來,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收入增長了50%,每月的銷售額接近200億美元。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眼看這肯定不行,于是耶倫飛了歐洲,給歐盟提了個建議,一邊加關稅一邊減少對俄羅斯依賴,真的是給歐盟挖了個大坑。
根據(jù)IMK研究所(德國宏觀經濟和經濟形勢研究所)估計,為加強制裁而突然對俄羅斯能源實施禁運可能對歐洲經濟造成1140 億至2860億歐元的打擊,約占GDP的3%-8%。
現(xiàn)在歐盟不得以把今年經濟增長預期從4%下調到了2.7%,相比于去年對半兒砍了,如果俄羅斯突然停止天然氣供應,2022年歐元區(qū)GDP可能只增長0.2%。
這一串串的數(shù)字,已經讓越來越多的歐盟民眾不知道未來在哪里,就這德行歐央行還想在7月加息,話說按照這個節(jié)奏下去,未來3年歐盟茍延殘喘已成定局。
要說最慘的,當屬的德國,估計第二季的GDP要下滑,尤其是工業(yè)領域,要是被俄羅斯真的“斷氣”,大規(guī)模的破產,上百萬人失業(yè)接踵而至。
耶倫去歐盟,對付俄羅斯只是她的次要目的,主要是中國,畢竟在美利堅眼中,我國才是唯一對手,何況在西方人看來俄羅斯沒有中國也賺不了這么多。
所以,趕緊聯(lián)合歐盟商量怎么重整供應鏈,說俄羅斯就是前車之鑒,不能太依賴中國,并且有政客甚至提出要建立一個“Nato for trade(北約貿易組織)”。
這個組織是去年美國聯(lián)合英國的一些人提出的新概念,意思很明顯——北約有了就應該再有一個類似的貿易組織,方便在WTO之外活動。說白了就是美國要在世貿之外搞一個自己說了算的經濟組織,然后美化成國際規(guī)則。
北約成立及五輪東擴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推動這個“冷戰(zhàn)經濟組織”供應鏈只是一張牌,同樣會也包括類似于什么防止“經濟脅迫”啦,共同面對“中國競爭”諸如此類。
為此,拜登又在亞洲搞事情,先是想要說服東盟加入“印太經濟框架”,沒有成功以后又把精力放在韓國(新上來老大親美),韓國也表態(tài)了——積極考慮。
根據(jù)美國商務部的說法,老拜登會在本周公布這個充滿“冷戰(zhàn)思維”的經濟框架具體要怎么玩,一些列的動作已經顯露出一個特點:針對中國,美國“經濟武器”箭在弦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