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4月18日),大宗商品價格再度掀起一波漲價狂潮——美國天然氣和玉米期貨價格均升破8美元大關,創(chuàng)數(shù)十年以來新高。
美國天然氣期貨價格周一盤中一度升至8.06美元/百萬英熱,遠超1月軋空行情時的階段高點,較年初價格已累計漲超100%,創(chuàng)逾13年來(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日內暴漲近10%。
目前,全球燃料短缺正在波及整個市場,供應商難以應對“后疫情時代”的消費需求激增,而俄烏沖突進一步加劇了供應鏈危機。
與此同時,美國正在大量出口液化天然氣,以幫助歐洲減少對俄羅斯能源供應的依賴。美國地下洞穴和含水層的備用庫存目前已低于往年同期的正常水平。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4月8日的一周內,美國天然氣庫存僅增加150億立方英尺,低于過去五年同期的平均水平。美國天然氣總體庫存仍然比過去五年平均水平低18%。
更糟糕的是,天氣預報預計4月25日到5月1日期間,美國北部部分地區(qū)的氣溫將低于正常水平。寒冷的天氣可能會增加對供暖和發(fā)電廠燃料的需求,從而導致每年這個時候用于補充庫存的天然氣被額外消耗。
此外,美國煤炭的短缺也助長了天然氣價格的上漲,限制了發(fā)電廠在需求飆升和價格上漲時轉換燃料的能力。
除了天然氣,當?shù)貢r間周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玉米期貨也在近10年來首次升破每蒲式耳8美元的大關,接近2012年達到的每蒲式耳8.49美元的歷史高位。
截止周二(4月19日)發(fā)稿時間,玉米期貨交投最活躍的7月合約盤中進一步漲至每蒲式耳8.13.75美元。
國內大連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貨主力合約也受此帶動,周二盤中最高觸及2996元/噸,創(chuàng)該合約上市以來新高。
本次玉米飆升主要是由于俄烏沖突威脅到全球糧食供應,提振了市場對美國谷物的需求。
作為全球小麥、玉米和葵花籽供應大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小麥和大麥產(chǎn)量合計占全球產(chǎn)量30%,玉米產(chǎn)量合計占比達20%,葵花籽產(chǎn)量占全球57.9%。而烏克蘭谷物協(xié)會本月早些時候表示,該國下一季玉米產(chǎn)量可能較去年下降近40%。
此外,化肥成本的飆升也令美國玉米種植前景受影響,種植者因此放棄了成本密集型的谷物,美國農(nóng)民準備多種大豆而少種玉米,推高了玉米價格。同時,市場需求也出現(xiàn)增加,據(jù)美國農(nóng)業(yè)部多次報告,其本月出口到中國的玉米超過1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