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年中以來,歐盟在貿易問題上一直和我們過去,有一種思想在泛濫——歐盟認為中歐貿易順差過大,想馬上改變。
我們來看歐盟貿易專員在來中國前的講話,他說去年與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3960億歐元,是“人類歷史上”最高的貿易逆差。
他認為主要原因是當前歐中貿易壁壘超過1000項,這個是主要原因。此外,歐盟駐華大使最近也表示毫無疑問,中國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質量很好,價格也很高,但存在一千多個市場壁壘是沒有道理的。
解釋一下,歐盟說的意思就是讓我們放寬歐企入華的準則,說白了就是加大歐盟商品的購買力度。這就有意思的了,因為多年來,歐盟雖然也提出過,但基本上沒有今年這么強烈,一個勁兒的想和中國談貿易,就算沒談成,還是要來,就是想方設法讓我們多買。
下面說說歐盟現(xiàn)在為什么著急貿易逆差這事兒?
首先,自然是為了賺錢,戰(zhàn)爭還在繼續(xù),全球來說,歐盟認為自己日子最難過,當然外表上看不出去來,這是資本家要臉的特征。
然而事實勝于雄辯,領頭羊德國已經(jīng)陷入經(jīng)濟衰退,其他國家也難過的很,為此找各種理由發(fā)債,實在不行了就找歐央行借,即歐盟復蘇基金。
然而,不像美國逆差是為了美元輸出,加息以后還能再“賺一波”,歐元扔出去無人問津,只能自己把玩。
其次,貿易逆差實際上算是一定程度的資本輸出,但又不同于投資,本來美元加息日子已經(jīng)不好過了,資本不斷的外流導致內部投資減少。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企業(yè)利潤大幅度降低,作為制造業(yè)輸出的主要地區(qū),沒有了利潤,就相當于沒有了創(chuàng)新,他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要遏制這個趨勢。
最后,歐盟發(fā)現(xiàn)當今世界,在高端商品領域除了美國一個競爭對手以外,另個也在超速發(fā)展,說就是中國。最典型的就是汽車,不然也不會說搞所謂的補貼調查。
其中最積極當屬德法,德國不用說了,慕尼黑車站已經(jīng)證明了中國汽車工業(yè)的崛起,法國做的最明顯。
最近,法國公布了新的電動汽車激勵資格規(guī)則,將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排除在外。法國政府目前為符合條件的車型提供5000至7000歐元的現(xiàn)金獎勵,鼓勵民眾購買電動汽車。
據(jù)估計,中國汽車的價格比歐洲制造的競爭對手低20%,這一獎金可能會對價格低于25000歐元的汽車產(chǎn)生影響。
話說,法國有什么標準來阻止老百姓買中國車呢——碳排放。由于我國當下發(fā)電仍然以煤炭為主,法國新規(guī)定就設置閾值進行評分,這些閾值包括制造材料、組裝和運輸?shù)绞袌龅哪茉戳?,以及汽車的電池類型?/p>
這樣一來,盡量避免他們購買中國電動汽車。
說來說去還是日子不好過,嘴上說想減少依賴,但根本離不開中國,想從中國發(fā)展中受益,至于天天喊的印度市場,那都是說的,道理很簡單,印度的人多,可人均GDP連3000美元都不到,能緩解歐盟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