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事情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某知名網(wǎng)站的信息說,在剛剛結(jié)束的1月份,中國進口了380噸俄羅斯原油,其中價格方面最高超過80,比俄羅斯被制裁的“價格上限”貴了近40%。
原文顯示的有板有眼,并且說的是俄羅斯官方信息,不了解事實的人很容易被帶了溝里,要知道改文章結(jié)論竟然是——中國進口了俄羅斯的原油,價格是全球買家中最貴的。
我不是“俄粉”,更不是“烏粉”,不過這個假新聞就有點過分了,我下去查了資料,真實情況如下:
1,這個不是俄羅斯官方的消息,而是外媒的報道,只是援引了市場人士的消息和分析。
2,去年年末俄羅斯被“石油價格上限”針對以后,本年度大買家并沒有減少購買。與我們而言,雖然以往買的最多的是俄羅斯ESPO原油,但去年以來烏拉爾原油買的相當(dāng)多。
原因很簡單,歐洲出口“斷了”以后,俄羅斯積壓最多的就是烏拉爾原油,也是往年賣的最多的。
目前中國油企高管說今年預(yù)計會有34艘大型油船專門用來運送烏拉爾原油,最高規(guī)??蛇_(dá)到1500萬噸。
3,西方媒體和俄羅斯媒體數(shù)據(jù)顯示,1月俄羅斯烏拉爾混合油的平均價格為每桶49.48美元,低于歐盟和七國集團設(shè)定的60美元的價格上限,同比下降了42%。
期貨交易價格顯示,當(dāng)下烏拉爾原油的價格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因此對外銷售價格幾乎是在40美元左右。
可見,所謂的中國購買俄羅斯原油價格全球最高的立場站不住腳,無論是ESPO還是烏拉爾原油。
不過有個問題要說明,正常情況下我們進口俄羅斯的原油價格確實要比從中東買貴一些,而且基本都攤在了運輸成本上。
另外,2月5號后,俄羅斯原油面臨西方的全面壓制到來,俄羅斯對華出口從量上還能有不少收入,想要價格賣的貴肯定不行。
有個重要原因:2月5號生效的制裁中,俄羅斯成品油(包括柴油、煤油等)進入全球市場難度大增,而要知道中國也是該類原油產(chǎn)品的主要出口國,可以說中俄算競爭對手。
值得一提的是,當(dāng)下中間商賺差價最能干的是印度,根據(jù)情報公司Kpler的數(shù)據(jù),上個月,印度每天向紐約運送約8.9萬桶汽油和柴油,這是近四年來最多的一次。1月份,流向歐洲的低硫柴油日流量為172000桶,為2021 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西方研究機構(gòu)認(rèn)為,印度買回去的俄羅斯原油85%用于自銷,剩下的加工以后出口,而且對象是美國和歐洲。
有意思的是,當(dāng)下有一種揣測值得深思,說美國是樂見印度大力度購買俄羅斯原油的,邏輯是:俄羅斯被制裁的越急,為了維持戰(zhàn)爭指出不得不做一些讓步,因此印度買原油能拿到最大的折扣。
那么在成品進口上,西方國家進價也會更便宜,還能極度收緊俄羅斯出口收入,一箭雙雕的結(jié)果。
目前來看,好像是這么一回事兒,因為此做法很契合一個事實——整垮俄羅斯,美國乃至西方也知道沒把握,但壓制對手同時還能獲得實際利益,為何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