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拿大很能搞事情,大概率是在美國唆使下進行了,前陣子在聯(lián)合國糾集一幫烏合之眾發(fā)難,結果被懟了回來。
上個星期,加出臺了一個法律,學習美國,打著保護關鍵礦產資源的旗號,說以后外國企業(yè)只有例外的情況才允許參與投資。
不曾想,動作很快,昨天加拿大強迫三家中國企業(yè)從加拿大鋰礦企業(yè)退股,分別涉及的母公司分別是,中礦資源、盛新鋰能和藏格礦業(yè),三家公司一共投了近5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已經達成的協(xié)議中,盛新鋰能和藏格礦業(yè)都是今年簽的合同,中國礦資去年和今年都認購了加拿大鋰礦企業(yè)的股份。
數(shù)據(jù)顯示,這三家加拿大礦企涉及的鋰分布在本土和南美,尤其是后面兩家中企所投資的公司,在南美有幾十個礦業(yè)項目。
不過對于中國來說,影響不是很大,縱觀全球有一半兒以上的鋰礦中企都有投資,占總儲量的四分之一,加拿大只不過充當了美國馬前卒而已。
拜登上個月說美國準備把電動汽車市場搶過來,然后加拿大就做出了這么一些列動作,似乎是得到了指令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上個月加拿大還干了一件事,準備加入IPEF(印太經濟框架),就是美國準備鼓勵我國成立的“貿易北約”。
接二連三的搞事情,影響最大還是中加關系,尤其是貿易和投資,別看加拿大出口賺的錢主要來自美國,但質量完全不同。
所謂質量,就是說加拿大對中國的出口商品的價值至少是實際出口的2倍,這個是加中貿易委員會的數(shù)據(jù)。
有一組數(shù)據(jù)更有意思,加拿大研究發(fā)現(xiàn),以2018年為例,與中國相關的互動為加拿大創(chuàng)造了超過550億美元的可衡量累計GDP。
原因很簡單,我們國家經濟增長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意味著每年創(chuàng)造相當于一個沙特阿拉伯或兩個馬來西亞(或每三年一個新的加拿大)的需求,有形中帶動了加拿大其他國家出口。
要知道加拿大的GDP有六成以上都是靠貿易,所以賣貨是最重要的財富來源。
昨天這個舉動帶來最大的問題是投資,截至2021年,我們在加拿大的投資存量有125億美元,按照加政府的做法,這里面有不少都要被無理審查。
加拿大未來再跟著美國越走越偏,各種干預和挑釁,一副在學澳洲的樣子,圖的又是啥?
最后說個事兒,其實以前加拿大被美國忽悠也吃大虧,眾所周知其針對華為干過令人義憤填膺的事兒,然后自己油菜籽賣不出為此各種打官司。
千萬不要小看加拿大買油菜籽這事兒,全國35萬農業(yè)人口,光油菜籽種植就占了七分之一,農業(yè)出口收入的四分之一與油菜籽有關。
雖然我們國家現(xiàn)在只進口加拿大、澳大利亞、蒙古和俄羅斯的菜籽油,但未來保不齊又涉及到其他出口商品。
之前澳大利亞搞事情,最后因為中國不買煤炭各種抱怨,而美國乘機各種向中國出口,尤其是去年特別明顯,再加上美國各種批評澳大利亞不好好搞“碳中和”,結果美國煤炭出口猛增近四分之一。
這就是做嫁衣的結局。